匠人中的匠人,日本工匠大師——秋山利輝

圖/秋山木工

日本對於工匠傳統的承襲與執著的精神,可以說是深植於社會。但隨著大環境的轉變、追逐快速成效的集體意識下,這份美好精神也逐漸式微。但每年都會有一群人,前往日本橫濱市的鄉下的一間木工學校,他們穿著整齊劃一的服飾,無論男女都落髮剃成光頭,然後不分寒暑地在「秋山木工會社」這個地方,耗盡一切青春精神,只為了成就一件事:成為世界級的第一流工匠。

木工學校的規矩是這樣的:禁止使用手機、不能上網、不能談戀愛,一年只能回家兩次(八月盂蘭盆節和正月過年)……
彷彿絕決地斷開一切人情義理凡塵俗物,只為了100%專心致志在一件事情上面,這是所有職人所具備的「萬事可拋,極度專注」特質與條件。

 

頂尖工藝的象徵 只有秋山木工敢接一億元訂單

秋山木工以訂製傳統手工製作聞名,其品質之高像是可以傳承百年永流傳似的,日本許多重要場如:宮內廳國會議事堂、迎賓館、美術館、高級飯店、知名名牌專賣店等等,時常都可以看到其作品。大約三十人規模的秋山木工,每年的年營業額超過十億!一億元以上的巨額訂單只有秋山木工敢接。

但乍看其作品卻意外地不是華麗裝飾和繁複雕工,你可以感受到一種簡單素樸的感受。這種以自身高超技藝與對於材料作品直指人心的了解,彷彿高手都是這樣,就像壽司之神小野二郎三萬日圓一餐的內容,並不是多麼誇張的昂貴食材,而是用心地恰到好處地料理食材,因而展現出不凡的絕妙感受,「每天101%的努力,來達到對方100分的滿意和一個喜出望外的驚嘆。」

秋山木工精湛的工藝展現於細節上面,「八分手工能力,二分機械輔助」,堅持用費工的榫卯結構、細膩的經驗手工刨刮等等傳達出「機器不懂,只有人懂得的情感線條」,就像他自己說的:「我不做用就丟的東西,我做的是能夠傳世的家具。」從A到A+,從優秀到頂尖,高手對決就在這些微差異。而什麼造就這些微差異?沒有捷徑,只有累積。

 

匠人中的匠人,日本工匠大師——秋山利輝

在《匠人精神:一流人才育成的30條法則》一書中,嚴長壽的推薦詞正好說明了匠人精神來自長期扎實的積累:

『電影《一代宗師》裡有句話:「功夫是什麼?就是時間。」目前台灣的社會,許多人拚命考取證照、參加比賽,希望獲取名聲與掌聲,卻不願意從頭老老實實地蹲好每一個馬步,從平地起高樓、聚沙成塔。真正的成功,是從最不起眼、最基本的開始反覆練習,才能打好最堅實的基底能力。』

 

知天命 修鍊永不停歇

《論語.為政》:「五十而知天命。」所謂天命,秋山利輝這麼說:

「我們出生的時候老天爺都會給我們任務的,我們每個人都會帶着使命來到這個世界,問題是我們什麼時候發覺,知道不知道。如果說當我們哪一天明白了自己的天命的時候,我們從此就會變得非常的幸福和喜悅。現在我們講簡單的就是,每個人把現在做的事當做天職來做,然後做着做着,就知道天命在哪裡了。」

也因此,你若是前往秋山木工會社參觀,你會看到秋山木工的工具上刻著「天命」二字,工作服上衣的背身上都印有「木之道」三個醒目的大字,它們時時刻刻提醒著每一個學徒醍醐灌頂之道——牢記自己的使命和做人的道理。

學徒必須在八年時間育成課程裡,經過師父傳授和集體生活修鍊,全面完成一名合格工匠需要學習的所有科目——道德品格、思想準備、生活態度、基本訓練、方法技術等。嚴格的訓練讓每年能畢業的工匠居指可數,從1971年開業至今,也才約莫有五六十位合格畢業,不過這些合格者也都是獨當一面的第一流工匠,散佈於領域各處。

 

傳承木之道 已成則物成

神宮式年遷宮是指日本三重縣的伊勢神宮每20年舉行一次的式年遷宮儀式,包含內宮(皇大神宮)、外宮(豐受大神宮)和14座別宮,以及各種用具、擺設全部重新製作,如此浩大的工程得在8年前就開始準備,規模堪比4年一次的世界盃足球賽。「式年遷宮」是從公元690年便開始的傳統儀式,目前已有1330年以上的歷史。同時,它也是日本木工技術傳承的重要「體制」,無論多麼精妙深厚的技術,都可藉由20年一次的儀式傳承給下一代。所謂的建立道場,然後打破道場,這也是日本能夠永續不滅的傳承職人工藝的重要習俗,所謂木之道。

然而,秋山利輝的匠人理論更可說是無關木頭的。

「己成,則物成。」他們執著於自己做事的原則,而一切跟基於好好做人,並使之循環變成一種不可撼動的待人處事方式, 學徒弟子遵守《匠人須知三十條》法則,逐步形成觀念——孝道、感恩、禮儀、尊敬、關懷、自豪、謙虛······

所謂技術只占40%,而品行占60%。他說:我想培養的,不是會做事的工匠,而是會好好做事的一流工匠。這或許也是台灣目前最需要學習、也最欠缺的職人精神。